“5·12” 汶川大地震过去两周年了。从那个中国人民极为震惊悲恸的时刻,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迅速投入救灾,再到灾后全力以赴对口援建,其间多少事情感天动地、气壮山河,多少人不畏艰险、流血流汗甚至献出生命。这些让人深深感动的人和事,将激励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穿越灾难,迎来荣光。
地震灾区的一片片废墟,已经完全改变模样。在川甘“四县一区”,一栋栋农村城镇新居、一所所新学校新医院、一道道通畅的公路、一条条具有民族风格的街道、一座座精心打造的新城,让这片土地焕然一新。
两年来,广东省援建工作组不分昼夜、不分休息日地努力工作,保证了各项援建工程保质保量如期完工。通过两年来的艰苦实践,广东省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援建之路:一是坚持规划先行,高度重视援建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特别是映秀镇的总体规划;二是坚持民生优先。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贯穿于对口援建工作中;三是坚持速度和质量同步。坚持把建设精品工程作为援建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不仅在设计和施工中严格执行国家最新的抗震规范标准,而且采用了多项创新工艺,确保了工程建设“又好又快”;四是坚持“输血”又“造血”。通过建设援建工程,力促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建设了“广东—汶川工业园”,成为当地大力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培育、增强了灾区的自我“造血”功能。
《感动——广东人民支援汶川、陇南地震灾区纪实》是一部记录广东省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抗震救灾、对口援建的大型报告文学。上卷全面记述了中央领导、广东省领导第一时间指挥部署抗震救灾工作的过程,再现了广东省公安特警、消防、边防部队和医疗队赶赴灾区救灾,港澳台及海外同胞共赴国难的动人事迹。下卷重点描绘了广东省13个地级以上市对口援建汶川13个乡镇的历程,展现了援建人员从进入灾区的艰苦到援建工作一步步展开的奋斗精神。
这部书记录了一个个普通人不平凡的事迹,表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同胞情谊与大爱精神,也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给读者留下了抗震救灾、对口援建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它同时也是广东作家深入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敢为天下先的又一次实践——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作家对于时代、对于历史的意义和价值。(广东省省长 黄华华)
- 上一篇: 《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感性描述毛泽东晚年形象
- 下一篇:《论语》中的干部任用观:举直错诸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