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 风
现在的耄耋老人,都经过一次改朝换代的洗礼,没有亲身经历的人,也许难于深刻体会那种“史无前例”触及灵魂的大变革。在极左思潮的作用下,折腾了30年。其间多少人扶摇而上,多少人沉浮其里,多少个悲欢离合呵!读了《何惠文诗书画三味集》让人浮想联翩,沉思良久。似乎听到一个深受重创的灵魂,一个饱经沧桑忧患的老人,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向人们诉说那一段蹉跎岁月和刻骨铭心的往事。然而,也只有从那种严酷的风霜雪雨中走过来的人,才会有这么多题材,才能写出这么多可钦可感的作品。难能可贵的是何老经过一般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无法摆脱的反思而达理通情,明辨是非,爱憎分明地坦呈胸怀,颂扬自己理解的事物和应该歌颂的人,同时毫不留情地抨击一些假恶丑现象。他用发至内心的语言歌颂邓小平、几个老帅和一些历史人物以及他的至爱亲朋,让人感到他有选向、有侧重、有个性。他的诗词赋,语言明快,辞句典雅,其中有的作品融合方言,加以提炼,读起来颇感清心悦目。何老热爱故乡,用饱含激情的语言书写故乡,这是他作品中的一大亮点。他对故乡的山山水水,人文古迹,如数家珍,多角度多侧面予以描绘,那鲜明生动的景点及其历史渊源,涌现在读者眼前,一股浓浓的乡风乡味扑面而来。在拜金风气盛行,道德与淳情沙漠化的当世,这无疑是一道绮丽的风景。这是利欲熏心、满脑子权钱观念者难于抵达的境界。这使人想到:一个出身穷困的平常人,生于旧社会,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不谙世事,为谋生或求前途找个事干,其经历总计两年许,而在改朝换代后,却遭遇那么多挫折,以至受到严酷的惩处,这放在谁的身上,能想得通呢?但是,何老以顽强的毅力,在逆境中磨砺,终于走过了这段漫长的“梦觉尚心寒”的人生之路。他教书育人,当随员听差,累遭辞退,倍受踢打,只得去当筑路工人,且任劳任怨,最后还是因为那点已交待的“历史问题”免不了牢狱之灾。十五年刑期满后,留用子校教书,到退休年龄又延教五年,才告老还乡,却没有取得正式教师的名份和应有的待遇,这使他至今仍耿耿于怀,也让人匪夷所思!
回顾何老的人生,用他的话说,什么艰苦活路都做过,“唯独不做坏事”。而他前半生受歧视挨整,一直处于极端弱势群体地位。他忍辱负重,坚持自学,苦苦修炼,后半生却成了“正果”。这正果就是他呕心沥血完成的《何惠文诗书画三味集》,如今能集诗词、书法、绘画于一身者,余庆有几人?贵州有几人?人们可以从他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中,读出人品德操。这样的正果,得来不易,难能可贵!这种苦难经历,常常被当成人生难以除掉的包袱;而在诗人身上,却变成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由此看来,有价值的人生,不是吃皇粮,比待遇、比俸禄、炫耀享受;而是看他为社会奉献些什么,那怕一点墨迹,几句真话,也胜过那种什么都有,就是无德的人。
何惠文先生是余庆诗词文化复兴的先躯,是余庆诗词楹联学会的发起人之一,他对家乡的文化事业非常热忱,诲人不倦,特别是对后学和莘莘学子,关爱有加,在家乡诗词界可算有声望有影响的口碑人物。笔者不仅与其神交已久,且有幸数次接触。记得有一次应邀来余庆参加野游采风,曾同住一室,半夜醒来,见他还在床头写作,看时针已近次日凌晨,他竟然如此执着,教人肃然起敬,其苦苦求索的身影,至今仍浮现在我的脑际。这种不拿取国家分文,甘作奉献的人,于今有几?苦心耕耘,终有回报。有语云“人心有戥秤”,一个人好与坏,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有份量的,即令暂时被误解,受冤屈,相信历史会给予公正的评价。人的一生,孰能无过?也许年轻时有几件荒唐之事,但要客观地看待,更主要的是看他后来是否能“修成正果”。正是:夕阳无限好,何愁近黄昏。余庆人民和文化界及其组织领导人,不会忘记对余庆文化事业作过贡献的人。我为《何惠文诗书画三味集》出版表示祝贺!
中国文化的源头是诗歌,唐宋时期曾创建了诗词文化的高峰,中华传统诗词是中国人意志和感情的高度体现,是良知正气和忧患意识的集中表达,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近百年来却被冷落排除。改革开放以来,她自发地由复苏走向复兴,因为她是中华民族土壤生长起来的无比绚丽的花朵。有理由相信,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必定带来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中华诗词大有希望,诗歌的新星,将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将超越历史,迎来又一个诗歌文明的高峰。切望余庆诗词在这个时代潮流中力争上游。到那时,追求诗歌文化的后来人当会记住新时期诗词文化复兴的奠基者和他们留下的著作。而这些著作中的诗词,应是通向经典诗歌之门的铺路石。
是为序。
2012年3月
( 《何惠文诗书画三味集》一书由中国先锋作家出版社运作出版发行,)
- 上一篇:《娄山儿女竞风流》报告文学集出版发行
- 下一篇:油杉河景区端午节推出文化“盛宴”